夢想的到就做得到【從零經驗到熱氣球起飛的故事】分享系列-找台東獨有讓旅客買單的產品
台東的天空藍得如此清澈 當年在海內外旅展行銷台東觀光資源時,我總喜歡引用余光中的詩集《台東》來介紹它。台東是台灣人口最少、面積最廣的縣市,原住民、客家、閩南三大文化族群各占三分之一,擁有長達 170 公里的海岸線,還有綠島與蘭嶼兩顆海上珍珠;高山中嘉明湖也是山友最愛的百岳之一。 儘管報紙曾因交通不便最晚到達,但隨科技迅速發展,報紙購買早已改變時空背景。台東擁有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包括無數金曲獎得主和運動健將。雖然我口中讚美台東的種種優勢,但心知肚明,縱使這些元素再麗質天生, 對觀光客來說,「你的美對我而言沒有急迫性」 ,尤其是高昂的交通成本(時間與經費)與觀光成本,使這些優勢無法轉化為行動動機。 再加上隔壁花蓮有無可替代的太魯閣峽谷景點,當年「路過不留台東」幾乎成為遊客的常態。如何找到台東獨有且遊客願意買單的觀光價值,成為翻轉台東觀光的重要起心動念。 只是在台灣現今,想要追求永續發展並不容易,大家都習慣在最短時間內舉辦煙火式的短線活動。我常說:「錢能做到的事就是不難。」或許該感謝台東資源有限,無法靠財力誇耀。回顧那五年,我們始終在財務精打細算中,努力尋找台東的與眾不同,而熱氣球在台東,就是其中之一的成果。 回首當年的照片會發現,天空如此的純淨,熱氣球相映更是如此的單純美麗。 2012年熱氣球真正元年,第一次台灣自有熱氣球在台灣是台灣的天空自由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