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4, 2025的文章

夢想的到就做得到【從零經驗到熱氣球起飛的故事】分享系列-第一桶金不是為了熱氣球,但卻是「練兵」的意外收穫

圖片
2010年台東重要的觀光第一桶金就是它 台灣熱氣球打從2010年才牙牙學語到現在已經是火紅的觀光活動,但誰知道它的起心動念緣由則是來自於天時地利。 2010年台東拿到三個重要的比賽,就是交通部觀光署「國際魅力據點」(現在的鐵花新商圈)、文化部(當年是文建會)「百年國際地標」(現在的海濱公園國際地標)及國貿局「地方會展產業補助」是台東觀光得以在短時間被看見的重要的三個比賽、這三桶金如久旱甘霖,尤其當年台東還在莫拉克風災受創的影響中,知本的金帥飯店倒塌透過媒體數百次的影像傳播,讓觀光業更是雪上加霜。而這三項比賽在當時成為台東很重要的機會。  財政狀況好的縣市政府不知道比賽的好處,因為覺得比賽太麻煩,但像台東這樣財務狀況不佳的縣市,比賽其實也成為翻轉之路;很多人對台灣中央預算編列不清楚,除了所謂統籌分配款是死預算(當年因為旅客來台東旅行是縣民的幾十倍,我還曾為此跟當年國發會副主委議論一番,因為重大建設是以戶籍人口評估而不參考移動人口,這也是為何台東鐵路電氣化相較西部足足慢了36年。台東縱使有許多觀光移動人口也未能為此加分。),在 中央集錢 下,還有一筆中央視為給地方「紅包」的補助款,有些補助款依各縣市財力而分級要有地方配合款,但以台東當年的貧窮程度,連這樣的補助常因無法負擔「自備款」也不敢要;再來就是比賽,所謂比賽就是可以讓配合款降低的方式之一。 但要參加比賽還要得獎,比賽內容就十分重要,有些縣市有長年合作的規劃單位,也有能力找出第一桶金發包找人寫計畫參加比賽,但在當年,我們既沒時間也沒錢,沒時間是因為我1月報到,4月就要交稿,若還要找預算請人代筆,可能要經議會准予動支和上網公告,或是找過往合作熟識的規劃公司先代筆,但是代筆就一定會成功嗎? 在不想把可能性交在別人手上及我初任公務員時因社會系但曾在處長不以所學而對我的工作設限下,曾交付我國家公園遊憩區細部計畫和國家公園通盤檢討等自撰業務,當年的信心來自多年在國公園的實地踏查經驗,有自信自己比偶爾接委託案的專家教授們更了解我們自己的「靈魂」,也許不是科班但卻了解自己有什麼及可以做什麼!就在這時間及金錢不允許下,我選擇自己寫,在書中我提到當年代理黃展富處長提供我珍貴的人事資料,當我從處內同仁、甚至是替代役挑選了幾位具專長的同仁,開啟了我們自己撰寫的熬夜之路,而且還因台灣好基金會在前一年拿到國際光點計畫且其中一個光點就...

夢想的到就做得到-從零經驗到熱氣球起飛的故事分享系列-只有台東可以飛

圖片
  台灣熱氣球只有台東可以飛翔空中,你知道它的故事嗎? 這是一本於2025年4月24日出版的新書,內容主要談起台灣熱氣球的故事,故事聚焦在2010年至2014年間,為何聚焦於此,因為這是熱氣球在台灣從無到有最重要的年代,也是作者以當事人現身說法,有人說像是小說,但這個小說沒有壞人,只有一群圓夢的人,而這群人不管是一開始或是陸續才加入,都在台灣熱氣球故事上扮演了直接或是間接催生的角色。 有人說,熱氣球不就是在空中飛嗎?熱氣球不是就在台灣各地看得到嗎?但是,你知道2010年以前熱氣球只能在國外或是電視 、網路看到,當年 還不存在台灣,台灣各地所看到的熱氣球只能固著在原地,而且場地太小,你只看到彩色的 「類雲梯 」嗎?全台灣只有在台東才能看到它在縱谷間平行或上下移動,俯瞰縱谷之美嗎? 而最近的稻子成熟了,你知道它與熱氣球相映的畫面如何呢?而這畫面,只有台東限定。 而這個故事就在這本書裡,或是讓我分篇章分享給你。 為何台東熱氣球活動最吸引人,因為鹿野高台場地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