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旅行—旅行,是對未知世界的摸索
旅行,是對未知世界的摸索 踏出第一步「花錢花時間 」 不知道您是幾年級生,身為五年級生的我,因為年紀之故,旅行年齡算是很長,但從人生起算旅行起步卻不算早。職涯大部分跟觀光有關,所以依我自己的理論,旅行是一種經濟產物,算是自己的經濟指標;一開始的旅行是學校的畢業旅行或是校外教學,小時候因居住在北投,只是偶爾由北投上陽明山一日健行,當時不算是旅行,高中時代最夯的就是暑假的中橫健行或是暑假戰鬥營,當時只是名額少很難抽,應該算不得旅行,真正的旅行應該是大學開學前一周和同學搭著公 車 到台灣各地旅行,那時候還沒出國旅行,都在台灣各角落,不管是墾丁 、 台南 、 杉林溪 、 宜蘭中橫或台灣其他各地。經此回顧,那時候若不是學校的暑假山地服務曾到花東部落,也沒機會去花東旅行,而真正的出國旅行則是畢業工作5年、三十歲以後才有第一次的出國旅行。就如同我所說,旅行就像自己的生活經濟指標,有點小餘力才把薪水拿出來當旅費,而隨著第一次出國之後,大概那時候開始每年把自己的薪水的消費挪出來當旅費,所以,我自己戲稱,我的旅行每年都有預算編列。旅行的第一步就是願意「花錢花時間」。 旅行,會上癮 旅行會不會上癮?對我來說已經成為每年的生活必需品,一則工作放鬆,一則工作充電。而我的旅行,95%以上都是自由行,因為自由行,旅行記憶相對深刻,尤其在電腦化之前,每次旅行的晚上養成了寫旅遊日記的習慣,筆電普及化就以電腦紀錄,而有網路之後,社群媒體也成為另一種旅行日記,甚至在發現所謂的旅遊網紅的旅遊資訊不真實時,自己也在四年前成為旅遊地圖貢獻者,將正確的資訊分享給即將旅遊者。旅行,對我而言因為每次的旅行都是自己規劃的行程也有旅遊日記,每次的旅行記憶很深刻,更會上癮。 旅行的距離跟你的交通工具有關 國內旅行除了開車之外,我習慣以每小時2.5公里的速度旅行。大台北地區是台灣交通最便捷的城市,近山近海如同台灣的觀光縮影,從小在北投長大,我的旅行區域是陽明山及北投的郊山,只要不趕時間,很喜歡北投丹鳳山到軍艦岩這條登山步道,陽明山國家公園近年有許多屬於台北大縱走的路線,由北投上山更可避開假日士林仰德大道的車潮;至於台北東區,除了逛街購物,市區大安森林公園的春天繁花盛開,我也喜歡象山的四獸山步道,很多人都知道這是觀賞台北東區含101夜景的最棒的視角,連士林除了近年的士林官邸,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