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26號道路」-雙東阿塱壹古道
名稱由來-瑯嶠卑南古道 目前都以阿塱壹古道稱之。阿塱壹古道是清代「琅嶠卑南古道」的其中一段(琅嶠是恆春的古名,排灣族語「蘭花」的音譯)。當年為了推廣由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安朔部落)往南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的這段古道健行時,就依安朔部落的排灣族語地名“阿塱壹”,將它取名為「阿塱壹古道」,而不以2012年1月20日公告的「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稱之。另依古地圖,其實公路總局規劃的台26計畫道路不完全在古道上,不過,究實已無意義,計畫中止及成為熱門健行道路已經是事實,若想要體驗這段「消失的26號道路」就必須靠雙腳慢慢行。 行前計畫/預約、交通、解說員 很多人要出發前最大的疑問就在交通吧,不管是南進北出或是北進南出都有交通困擾,自駕就得傷腦筋如何回頭開車,以及交通時間重複的不便問題,這就讓我懷念在紐西蘭北島東加里諾步道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的便利性,不管你是住在車程1.5小時的陶波Taupo或是像我住在釣魚聖地Turangi,不管是打電話或是在旅遊服務中心預訂交通接駁,都有DOOR TO DOOR的運輸公司的接駁服務,而交通費用也有一定的收取標準。像這種甲進乙出,沒有便利接駁的確帶來諸多不便,目前不是白牌車接駁就是要參加團體行程,像我此行遇到好友貴人及天使算是幸運,當然還有一種方式,兩團朋友互換車,在古道中相遇交換鑰匙,這也是自立自強的另一種方式,前提是雙方都必須預約成功。 這條步道的交通的確是讓人怯步不前的重要原因,也和現在自由行風潮有點相左。另一個是心理因素,身邊有些戶外活動愛好者心裡有些排斥解說付費這件事,我個人而言,在地導覽可以支持,但若能把交通完整結合是件更美的事,也許DRTS預約式公車是一個方式。 阿塱壹古道亮點 阿塱壹古道在台灣南部珊瑚礁海岸北界,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眺望綠島、蘭嶼,在鵝卵石海灘可以看到海浪潮進潮退及陸地隆起的大自然痕跡,它同時也是恆春半島往台東的往來交通;最高海拔只有122公尺,算是一條易行、難度不高的生態步道;入口可以由台東南田礫灘或是從屏東旭海進入,雙邊皆有安檢所查驗證件,差別在於屏東入口有完成證明拍照點及廁所,若從旭海入口進入,記得要先使用及拍照。兩端都有注意事項告示,包括:維護生態、環境、申請….兩端都有安檢檢查證件,早上7點就可進入,下午2點是最後進場時間。因為我是由旭海段進入,古道亮點由南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