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冬色-落羽松

談一下冬天季節限定的景觀,台灣雖屬亞熱帶,但因為海拔高度變化大,近年植樹觀念也在提升,植物生態慢慢成為可以為環境美感帶來四季變化的推手。而春櫻、夏荷、秋楓、冬落羽松算是典型之一。台灣東部的山水稻雖然是自然或是經濟作物,在天空的幫忙下,也有很精彩的美麗畫面。
你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追落羽松嗎?我的照片最早是2016年花蓮鈺展園藝(國立東華大學附近)佛心免費參觀開始收錄落羽松的攝錄影像,但當年的佛心,在旅客失序及破壞下,也不再免費進場。接著全台就有許多秘境賞落羽松,一個點、二個點…照片在不特意追風下,我自己手邊竟也有不少景點。
地點從桃園石門、宜蘭安農溪、馬告生態園區明池、花蓮壽豐、光復、一直到台東!都有它美麗的蹤跡。
只要稍加注意,甚至在路旁、醫院不期而遇的情況也變多了,植樹是件百分之百的好事,尤其把樹種對的地方(適得其所、讓它長得好)及為環境加分都是很棒的事。其實,落羽松在水旁、在大林地種植都是很適得其所,因為落羽松的根部土壤空隙若被水分占據、缺乏氧氣, 根部便會隆起,俗稱「呼吸根」的板根及延伸的膝根是為了吸收空氣中的氣體,但隆起的「膝根」,嚴重時會破壞路面,容易絆倒遊客、路人。 冬天時,落羽松的小枝條與葉片翩翩落地,松葉如羽絮,落羽松落葉的缺點就跟小葉欖仁如出一轍,讓環境不好整理,甚至影響道路排水;雖然落羽松在夏天翠綠也很美麗,不過,如果成為一窩蜂,路樹或是人行道路也種落羽松,恐怕是畫虎不成反成犬。它的最適環境是與水相依,若談到拍照效果,面積夠大、有景深才是它最佳去處。
春來,落羽松退場,梅花、櫻花、紫藤會接棒上場,種樹都是好事,只是種樹前先好好想清楚,讓「樹得其所」,豈不美哉。而身為遊客的我們,看到前人種樹的美景,記得要拍拍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Camino de Santiago西班牙朝聖之路系列-今天「金害」,不只是起水泡而已

Camino de Santiago-西班牙朝聖之路系列一準備走向一條跟自己比賽的心靈道路

Camino de Santiago西班牙朝聖之路系列—第一天就破百Sarria-Portomarin(宿CASONA DA PONTE) (26.8K;38,192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