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服務-電信企業的服務怪象
我們知道電信服務與生活很密切,但日前發現私營及公營的處理方式就不太一樣;私營電信你臨櫃銷號二話不說,雖然無法像紐西蘭一樣線上申辦一指搞定,只要證件備齊,幾分鐘就可搞定,全帳結清,所謂銀貨兩訖。
反觀公營電信公司,第一次去排了半小時,跟你說有綁約,綁約當日才可以申辧;一直到綁約當日,趕在營業時間取了第一號,雖然一開始你就說明因為個人有兩個門號(都是他們家的,電腦明明知道),打算只留一個,但光為了銷號就問東問西問了十分鐘,說白一點就是不希望你銷號。
但是, 一個人兩個號碼除了公私分明,沒上班了,我要兩個號碼幹嘛?再來就是繳費,繳完最近一期帳單後,就説未來還有2筆,一個是上個月及銷號今天剛好「跨月」,我的疑問又來了「不能一次繳清嗎?今天我完全沒用,且上次提前來,不能預辦銷號,零時生效嗎」?更不用說,不能用網路或電話銷號。
我納悶為何自動化服務已經多年,且花東的交通不便及高齡化一直存在,為何一定要臨櫃?若真要臨櫃,花蓮交通不便,第一次來難道不能先預辦,系統再設定到合約到期自動失效嗎?為何續約可以電話、可以網路申辦,而銷號要臨櫃,而且就算臨櫃還不能預先申請,一定要當日,我合理懷疑不是為了多收一日費用,而是不斷不斷的希望你打消銷號的意願。所以才會發生銷號時就算臨櫃還是不斷不斷的問東問西。
也難怪每次來營業所發現每位申辦者所花的時間很久,櫃台不是推銷方案,就是推銷新機,或是一些跟電話無關的電器用品,雖然每家公司都有營業壓力,但是,現在老闆們要記者兼業務,櫃台兼推銷,超商兼代辦。。。只為了收益,而不是從消費者的便利出發。
曾經在紐西蘭有段工作時間,當結束返國前,租屋的水電及電信止付我原以為得需請假多次花時間親辦,未料在科技運用還不普及的當年,我竟可以透過一通電話搞定,不必親辦,更不用填寫一堆文書及需要一一簽名。而對方最在意的費用也在這一通電話裡使用信用卡付清;而這是20幾年前的紐西蘭。
沒想到,20幾年後的台灣,尤其是公營電信公司竟然不能預辦解約還規定得在合約當日才能親臨解約、兼被問東問西外加推銷,而費用結清原只是一指服務可以搞定,竟還要下個月再來一張繳費通知單繳費;這件事有人遇過嗎?還是因為得親辦太麻煩,你手上就還有好幾支號碼,家用電話也還在。
不管如何,業務是為了收益,但不從使用者角度的服務,又不跟上現代人科技使用癖的習慣,只要有以消費者服務而出發的新競爭對手,縱使公營企業遲早會被消費者抛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