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5的文章

話觀光事—你的急事,不代表是我的重要事

圖片
要春暖花開仍需有人栽 當年在加拿大多倫多的冬季幾乎長達 5 個月之久,所以春天一到可以外出,家家戶戶都會去園藝店買花苗種在庭院中,也開始安排戶外活動;當地政府為了居民也舉辦了各種地方性活動,每年 8 月安大略湖畔就有各國多元文化節,而台灣文化節就是其一。 當時因為房東之前的房客不當自己家,院子不照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好好整理,我們的德裔芳鄰發現我們會好好整理它,曾一度要我們買下房東的房子;而夏天正是戶外活動時間,各種文化節慶活動就是在此,這也為什麼夏天到歐美高緯度國家不只外國旅客,也同時是當地人的旅遊時節,有些活動為了當地人,而有些活動則是為了旅客。 不同對象就有不同的主責單位舉辦,只是在台灣,不管是針對當地人的活動或是旅客活動都一律稱為「觀光活動」,完全不管旅客買不買單,也讓觀光業者及觀光部門常被質詢某個里民或居民活動為何不幫忙宣傳,常讓觀光部門有著莫名的壓力,為了這些被要求的五花八門的地方「急事」,一天就只有 24 小時,在時間被稀釋後,反而做不了跟觀光有關的重要事;分工和合作真是一門藝術。 # 夢想的到就做得到 # 急事重要事平常事 #觀光事 # 觀光 環境美不美是一種生活教育,不是教科書

夢想的到就做得到【從零經驗到熱氣球起飛的故事】分享系列-最好的季節辦最好的活動

圖片
因為秋收稻黃而有了與眾不同的池上稻穗藝術節 記得有人曾說過,台灣美髮師最厲害的是吹頭髮,能夠把任何髮型吹到完美,保證每個人一出理髮廳都是光鮮亮麗。我們在短短四年內,依然神采奕奕地發揮這種「台灣理容精神」,只要頭洗下去,就一定要美美地上場。經歷第一階段「找友軍」、拼裝車建立我群感之後,儘管每年都面臨新挑戰、新問題,團隊始終秉持勤能補拙、齊力斷金的態度,不斷吸收新知、借鏡國際經驗,發掘自身優勢,並透過高效率且頻繁的工作會議,腦力激盪、不放過任何細節,以開放的思維迎戰台灣這項沒有盡頭、沒有滿分、高競爭的觀光活動。我們就像初生之犢,對活動細節講究而不將就,每年皆充滿實驗精神,不按牌理出牌、勇於創新,目的就是要美美地出場,用旅客那發自內心、足以融化我們的笑容,作為最終的標準與目標。  但是,觀光產業是團隊合作,不會因為一件事而成就所有的滿意,卻會因一件事打壞既有的美好,所以當年的準備是全面性,從旅客想要來、到台東及回去之後的反饋都是檢視點,所以任何界面都是成敗的點,當年最常聽到的反應是:「假日遊客接不完,平日卻沒人,幹嘛投資?」這導致產業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的困境。但旅遊市場高度競爭,不僅各縣市互相較勁,國際間的觀光產業更是如此。與其依賴旅客的忠誠度或同情心,不如將高度提升、創意增加、商品獨特化,走在旅客需求的前端,提前布局。而政府的視野更該更高、更遠,引導產業前進。 對我而言,觀光活動本質上應該是吸引外地旅客的經濟行為,並且能夠創造在地經濟,逐步達到以最小投入換取最大效益的目標。尤其在天空開放後,旅客的視野更寬廣,見識更豐富,選擇更多,競爭對手已經提升到國際地緣觀光國。如果一個活動無法吸引旅客主動消費,就該退場重新思考,更不能停留在制式化、一成不變的模式。衡量觀光活動成效的標準,應該是它是否能對當地經濟帶來長遠影響。相較於單純花錢辦短暫性歡樂的活動,真正的觀光活動必須以外地旅客為核心對象,而非僅僅滿足在地居民的自嗨需求。然而,台灣許多所謂的觀光活動,卻反其道而行。這些活動非但內銷自嗨,還透過提供消費券、抽獎、免費專車載送各鄉鎮里民來營造人潮,甚至新聞投放也以在地內銷為主。活動現場與沿線充斥著布條招牌,若能與在地環境融合還算合理,但大多數卻只是視覺污染,讓旅客連拍張照片都難以避開這種「醜美」。更諷刺的是,這些活動口口聲聲要創造在地經濟,但攤商卻是一次性、全國巡迴,未曾真...

話服務-電信企業的服務怪象

圖片
我們知道電信服務與生活很密切,但日前發現私營及公營的處理方式就不太一樣;私營電信你臨櫃銷號二話不說,雖然無法像紐西蘭一樣線上申辦一指搞定,只要證件備齊,幾分鐘就可搞定,全帳結清,所謂銀貨兩訖。   反觀公營電信公司,第一次去排了半小時,跟你說有綁約,綁約當日才可以申辧;一直到綁約當日,趕在營業時間取了第一號,雖然一開始你就說明因為個人有兩個門號(都是他們家的,電腦明明知道),打算只留一個,但光為了銷號就問東問西問了十分鐘,說白一點就是不希望你銷號。 但是, 一個人兩個號碼除了公私分明,沒上班了,我要兩個號碼幹嘛?再來就是繳費,繳完最近一期帳單後,就説未來還有2筆,一個是上個月及銷號今天剛好「跨月」,我的疑問又來了「不能一次繳清嗎?今天我完全沒用,且上次提前來,不能預辦銷號,零時生效嗎」?更不用說,不能用網路或電話銷號。 我納悶為何自動化服務已經多年,且花東的交通不便及高齡化一直存在,為何一定要臨櫃?若真要臨櫃,花蓮交通不便,第一次來難道不能先預辦,系統再設定到合約到期自動失效嗎?為何續約可以電話、可以網路申辦,而銷號要臨櫃,而且就算臨櫃還不能預先申請,一定要當日,我合理懷疑不是為了多收一日費用,而是不斷不斷的希望你打消銷號的意願。所以才會發生銷號時就算臨櫃還是不斷不斷的問東問西。 也難怪每次來營業所發現每位申辦者所花的時間很久,櫃台不是推銷方案,就是推銷新機,或是一些跟電話無關的電器用品,雖然每家公司都有營業壓力,但是,現在老闆們要記者兼業務,櫃台兼推銷,超商兼代辦。。。只為了收益,而不是從消費者的便利出發。  曾經在紐西蘭有段工作時間,當結束返國前,租屋的水電及電信止付我原以為得需請假多次花時間親辦,未料在科技運用還不普及的當年,我竟可以透過一通電話搞定,不必親辦,更不用填寫一堆文書及需要一一簽名。而對方最在意的費用也在這一通電話裡使用信用卡付清;而這是20幾年前的紐西蘭。 沒想到,20幾年後的台灣,尤其是公營電信公司竟然不能預辦解約還規定得在合約當日才能親臨解約、兼被問東問西外加推銷,而費用結清原只是一指服務可以搞定,竟還要下個月再來一張繳費通知單繳費;這件事有人遇過嗎?還是因為得親辦太麻煩,你手上就還有好幾支號碼,家用電話也還在。 不管如何,業務是為了收益,但不從使用者角度的服務,又不跟上現代人科技使用癖的習慣,只要有以消費者服務...